新世纪岭南文学研究

  • 论客籍作家楼栖的文学创作及其他

    陈红旗;

    楼栖的小说书写了旧社会劳动人民朝不保夕的穷苦生活和生命财产无法得到保证的悲惨遭遇;他的诗歌汲取了民间语言的营养,为文艺界留下了探索"方言文学"之路的宝贵经验;他的散文注重表达对故乡的关切之情,其杂文则讽刺了诸多不公正的社会现象。楼栖的作品注重从民间视角叙述底层民众在时代大变动中所经受的苦痛,以及他们追求自由的精神选择和革命抗争情状。因此,可以说楼栖是一个有社会良知和人道情怀的岭南客籍作家,值得关注。

    2017年04期 v.38;No.146 1-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 30年的人生浮世绘——《石榴花红》评析

    曾仙乐;

    叶春萱的长篇小说《石榴花红》以女主人公石榴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笔触涉及了近30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山区客家女性石榴的成长故事背后,隐含了作者以小人物观照社会人生百态的宏大意图,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思索。

    2017年04期 v.38;No.146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哲学·法学研究

  • 关于马克思“生活化”理论的思考

    韩英丽;

    马克思主义生活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着眼点和重要传播路径,对增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下中国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早在十九世纪末,马克思就已经开始构想生活世界理论了。马克思把实践作为生活世界的本质来提,将传统的以实体为主题的本体论改造为以人的生活世界为主题的本体论,在本体论维度上把哲学研究的重心从"先验世界"拉回到了"现实世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生活化理论的最终的价值旨归。

    2017年04期 v.38;No.146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权的涵义辨析与概念界定

    许英;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权制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权利制度体系,涉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关于社员权涵义的理解与概念界定又是研究社员权制度的基础问题。尤其是目前学界关于社员权涵义的理解未有较为一致的看法,因此,清晰、明确地界定社员权的概念尤为必要。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内涵,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权同时反映了对内和对外的权利义务关系。

    2017年04期 v.38;No.146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经济学研究

  • 试析盈利质量与盈利能力指标的实际应用——以DZ农商银行为样本

    伦肇亮;郭秋芳;莫介标;

    盈利能力是评价一家企业发展乃至是投资者、企业管理者、政府、债权人等对企业做出正确判断的重要依据;盈利质量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对促进企业稳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试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出发,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调研企业盈利能力评价体系,分析相关财务数据,以盈利的现金保障性、盈利的持续性、盈利的增长性三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质量,解释盈利质量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2017年04期 v.38;No.146 17-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 试论房地产企业的税务筹划

    朱丽娜;

    完善的税务筹划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房地产企业的税收成本,优化财务核算体系,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同行业竞争力,还能够在迎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房地产企业在资金筹集以及产品结构等方面面临着重重发展困难。因此,房地产企业有必要通过税务筹划提高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7年04期 v.38;No.146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文学与艺术研究

  • 《红高粱家族》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田耘;甘露;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文化异域传播的开始。莫言小说在海外的译介成功,引起了海外学术界和普通读者的极大关注,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树立了典范。《红高粱家族》在海外的成功传播主要归功于海外主流出版机构的运作、海外学术机构与大众媒体的推动以及文学代理机制的有效运用。

    2017年04期 v.38;No.146 28-3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 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观管窥

    姚欢;王一夫;

    沈从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有其独特的理念,既有对"湘西世界"女性的赞美,对都市女性的反思,也有对变化中乡土中国女性的重新认识与思考。沈从文以抒情的文体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各有其鲜明的形象特征,彰显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2017年04期 v.38;No.146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 指尖下的细腻传神与丰沛热情——郎朗肇庆2017新年音乐会演奏艺术探析

    吴洁;

    郎朗是一位世界瞩目的新一代钢琴家。其所演奏不同时期的中外音乐作品,不仅仅是秉承,而更多是全新的个性化诠释。在郎朗肇庆2017新年音乐会上,郎郎对曲目的选择与安排都经过深思熟虑;全面卓越的艺术技巧展示了该音乐会的特点;细腻多变的艺术处理增添了音乐层次;充满激情的音乐感染力和强大的音乐气场震撼了听众。

    2017年04期 v.38;No.146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语言与语言教学研究

  • 二语习得中显隐性知识界面思考

    曾玉萍;

    语言界面可以从宏观和微观方面进行研究。二语习得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界面研究属于微观研究。对其界面的关系,学者们提出强界面、弱界面和无界面三种。通过梳理显隐性知识的概念及其界面三分说、中介语和石化现象与显隐性知识间的关系以及显隐性知识的实验性研究,认为显隐性知识的区分因意识概念的模糊不可能截然分开。在任何一个中介语中均可发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不同的表象说明显隐性知识界面的存在。

    2017年04期 v.38;No.146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新进展——《二语学习者中的词汇加工:献给Paul Meara教授》述评

    吴彩霞;

    自Meara对二语习得的词汇研究转向的呼吁性文章开始,二语词汇习得研究日益深入,研究范式也不断地推陈出新。《二语学习者中的词汇加工:献给Paul Meara教授》是一部总结Meara教授一生对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论文集,可以说是Meara毕生主要研究观点的升华,也是二语词汇习得研究最新研究动向的集中反映。书中采用的研究范式、实验逻辑和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值得借鉴。

    2017年04期 v.38;No.146 43-4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 翻转课堂在国内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李静;李琨;

    伴随互联网技术与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翻转课堂作为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被引入各教育阶段的教学实践。对近年来有关翻转课堂在高校日语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研究现状,发现并解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2017年04期 v.38;No.146 47-5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 智能手机英语学习App研究报告──以Vivo X7的英语学习App为例

    何舒曼;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于英语学习的App(application手机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其为人们学习英语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因其数量庞大和种类繁多而使用户无所适从。本研究选择在Vivo X7手机上下载量为10万以上的英语学习App作为研究样本,分门别类研究其功能、优点以及不足,从而为使用者在选择英语学习App时提供帮助,并为设计者对其改进提供参考。

    2017年04期 v.38;No.146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地方历史文化研究

  • 明清肇庆府方志建构的贞女形象

    杜云南;

    肇庆府地处广东西部,偏僻落后,又少数民族杂居,自古风俗习尚迥异中原。随着儒学进驻岭南,明清肇庆地方志编者开始从各个层面在本地推广儒家观念,以显示与中原王朝思想同步,贞女形象的塑造即是其中的一项。他们重塑了文氏贞烈仙的典范形象,既而又建构了一系列同时代的贞女群像。但方志编者在建构贞女形象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又无意识地强化了女性贞节观念,甚至虚拟了她们的言行。

    2017年04期 v.38;No.146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 断尾龙的塑造:中原与岭南文化交流的隐喻

    孙彩霞;

    龙母传说作为中国南方西江流域流传最为广泛的神话之一,历朝历代都受到极大的关注。传说中被龙母误断其尾而最终成龙归来的"掘尾龙",在秦代这个岭南开始被纳入中原行政体系的时代里,实则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从南方龙母故事群中相似的"断尾—化龙"这一核心情节入手,对断尾龙形象所代表的意义进行分析,从而论证断尾龙形象的塑造实质上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流的产物。

    2017年04期 v.38;No.146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 从文化角度看肇庆七星岩民国时期亭式建筑

    梁烨;

    亭子作为中国传统园林中的重要建筑,它的发展体现了各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文化。民国时期,中国建筑文化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下,无论是官邸建筑,还是民居建筑,基本上都融入了西方的建筑文化元素,惟独园林建筑中的亭子仍沿袭着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思想。本文试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宗教和民俗文化等方面诠释肇庆七星岩民国时期的亭式建筑所蕴含的意境和文化精神。

    2017年04期 v.38;No.146 6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教育教学研究

  • 教师教育立体化课程资源体系构建初探

    洪清;白沚凡;

    通过解析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和立体化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三个概念的内涵,探寻如何有效设计和构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体系,即从教学文件与方法指导、学习任务、学习拓展等维度实现内容模块的构建,并遵循横向衔接和纵向贯通的一体化设计原则,结合各级各类教师队伍人才培养需求,通过视频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开放在线课程、移动课程和课程学习包等形式,借助网络及移动平台、微课程、翻转课堂、泛在学习和混合型教学模式等理念和方式,最终予以实现和应用。

    2017年04期 v.38;No.146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 中国钢琴作品在师范专业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葛丽虹;

    尽管近年创作出的优秀中国钢琴作品很多,但综观当前高校音乐学师范专业钢琴教学实际,教师和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均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练习曲、演奏曲等数目很少。应强化大学生对我国钢琴作品的学习观念;在音乐教材中应体现我国钢琴作品的应用;注重分析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及要领;要针对中国钢琴作品进行弹奏技术训练;培养学生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特殊技巧。

    2017年04期 v.38;No.146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吴丽莉;

    音乐教育不仅在智力因素开发方面有着极其重要作用,而且在许多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也有其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不仅要教会人们演奏或演唱,而且要教会人们正确地理解和欣赏音乐。目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学校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师缺乏自信心。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观念;创新教学管理方法;营造音乐学习氛围;搭建音乐交流平台;建立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

    2017年04期 v.38;No.146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 医学院校的音乐教育与实践探索

    黄文专;

    音乐教育具有良好的德育感化和智育作用;音乐能治疗心理疾病,有助于控制血压,促进患者康复。目前,医学院校对于音乐教育认识不足,音乐治疗手段主要模仿西方国家,运用音乐治疗的人群相对较少。应重视音乐教育的功能价值;开创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方式;加大音乐治疗领域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实践证明,患者靠自救愿望、自救认知的转变来解决自身问题,在音乐移情、同化的感召下,借助治疗师的疏导,逐渐走出心理阴影。

    2017年04期 v.38;No.146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 基于发展共赢校地合作的协同创新机制实践探索——以广东东软学院创业18MAIL的建设为例

    戴卫民;吴志成;

    位于佛山高新区的广东东软学院创业18MAIL,是校政共建的协同创新孵化平台。在形成发展共赢校地合作的协同创新机制上采取了如下措施:校地密切互动,寻求协同创新切入点,做好顶层规划;校地联合投入,成立管理机构,高效整合各方资源;教学做相结合,实施分段式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密切对接;立足学院办学特色,充分借用外部资源,实现成果转化和升值。

    2017年04期 v.38;No.146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 大学生需求视域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探析

    王一;廖勇;邓俊;

    创业人才培养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通过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从高校学生看待创业的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以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促进人才培养,通过多种形式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产业化平台建设,盘活全校资源提供更全面服务,鼓励教师带动学生组织创新创业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2017年04期 v.38;No.146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 书院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以肇庆学院为例

    陈凯珊;陈向荣;张丽玲;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渐受到学生们的关注和高校管理者的重视。目前,肇庆学院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已初具规模且正式步入常规化,但针对书院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尚少,从书院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推进策略、经验和展望三方面阐述,为该主题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017年04期 v.38;No.146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