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岭南文学研究

  • 21世纪以来广东儿童文学印象

    王少瑜;

    经过多年的发展,21世纪以来的广东儿童文学有着较高的创作起点。作家始终坚持以儿童为本位的创作立场,渐渐形成一种大气的创作格局。作品张扬童心,书写成长,求真求美,诗意灵动,既刻画美善又闪烁哲思,既歌颂童年又引领成长。同时,21世纪以来的广东儿童文学又具鲜明的地方叙事特色:作家情系故土,书写故土文化和时代变迁,作品乡韵悠长。

    2019年03期 v.40;No.15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儿童诗中叙述者的设定及作用——以黄庆云等诗人诗作为例

    吴丹凤;

    儿童诗创作与成人诗创作颇有不同,儿童诗歌中的叙述者、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颇为独特。从诗歌叙述的角度来探讨儿童诗中的叙述者设定问题及其作用有一定的意义。儿童诗中的真实作者虽然是成年人,但叙述者有时候需要以小孩的形象呈现,故而叙述者的形象既真实又虚幻,这种叙述理念既与隐含作者的道德价值规范相符合,又与隐含读者的天性相近,最终拉近叙述者和隐含读者之间的距离。

    2019年03期 v.40;No.157 5-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西江历史文化研究

  • 历代砚文献发展简论

    欧忠荣;

    砚是我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古人有"四宝砚为首"之说。由砚派生出来的砚文化及其载体——历代砚文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宋以来,便有文人、学者对砚进行研究,但这种研究往往侧重于对砚台自然属性(如产地、坑口、石质、石品)及实用属性(磨墨)的研究,而对与之相关的砚文献缺乏全面、深入的整理和总结,砚文献没有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发展脉络梳理不清,对其体例、特点尤其是缺陷认知不足,导致在砚文献的利用上出现断章取义、以讹传讹等现象,客观上影响了砚文化的发展。本文在大量搜索分散在历代文献中与砚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对各朝代砚文献的概况进行了归纳,基本理清了砚文献的历史发展脉络,并从分析其体例和内容入手,概括出历代砚文献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指出了历代砚文献中的缺陷,以为今后人们科学利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砚文献提供参考。

    2019年03期 v.40;No.157 8-1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 屈大均与端砚

    郭达祥;

    屈大均与肇庆关系密切,有深厚的渊源。屈大均对端砚与端砚文化非常热爱并深有研究,撰有专门的砚著、大量的砚铭及与端砚有关的诗歌,不仅保留了端砚的品鉴、端砚的经济文化价值、端砚文化的兴盛等珍贵史料,还赋予了端砚极高的文化内涵,讲述了一个个端砚故事,是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2019年03期 v.40;No.157 17-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博物馆展陈个性——以肇庆市包公文化博物馆“包公文化陈列”为例

    徐义伟;

    合理运用地域文化元素,能够丰富博物馆展陈内容,彰显博物馆展陈个性,提升博物馆的品质和影响力。包公文化陈列,在内容、形式和展品等多方面都注意运用地方文化元素,并利用场景复原、实物展示、体验式展示、数字技术等丰富的手段使地方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合在展览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地方文化元素非常鲜明、突出,很好地配合了展览主题,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对类似展览的策划具有参考价值。

    2019年03期 v.40;No.157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文学·艺术研究

  • 爱情寓言与革命激情的逻辑同构——茅盾《幻灭》文本细读

    杨森;

    《幻灭》是茅盾小说处女作,该作品在以往学界解读中,经常被看作是动摇青年革命激情的佐证。然而在对其重新深入细读中可以发现,《幻灭》虽然表面上看似乎对革命有"幻灭"隐喻,实则包含着对革命的深刻反省与鼓励。茅盾通过一场爱情寓言,揭示革命在激情过后,青年人如何应当用理性和"力",来平衡容易破灭的激情,这非但不会削弱革命理想,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对其进行理性加持。

    2019年03期 v.40;No.157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 在边缘,开端的吟唱与嘶喊——九十年代中国独立纪录片的早期创作论

    肖平;李冉;

    20世纪90年代中国独立纪录片创作及其运动,是一批站在时代前列、独立于中国主流影视及体制之外的纪录片作者的民间纪录片影像创作。与同时代的体制内的影视创作与导演形成巨大差异的是,这些独立纪录片导演置身民间,寻找真像,在边疆、乡村和城市街巷等独立现场,用最真诚的情感和摄影机,建立其对当代中国的话语立场和具有共和国记忆价值的民间现场。文章期待由20世纪90年代中国独立纪录片开端时期的边缘吟唱与独立入手,以吴文光等早期独立影像创作者的创作为参照,分别从摄影机放弃视觉惯例的欣赏,通过构建边缘群体生存档案来建立纪录片现场,以呈现这一人群的挣扎与嘶喊。独立影像的早期创作基本与当时的时代思潮趋同,更强调纪录片创作的生存形态和纪录片创作对象的生存状态,据此强调独立纪录片的自由、启蒙与反叛价值。

    2019年03期 v.40;No.157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政治思想·经济管理研究

  •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初步研究

    周瑛;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及组织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及组织思想,为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实现历史使命、解决社会矛盾、坚持党的领导和继承优良传统彰显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价值意义。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要以新思想为指导、以新征程为坐标、以新要求为指引,增强政治功能,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加强带头人和班子队伍建设,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2019年03期 v.40;No.157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 汕头华侨试验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策略研究——基于打造21世纪“海丝”重要门户的视角

    陈腾鹏;陈松洲;

    阐述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概况、战略定位及其建设进展,剖析了汕头华侨试验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类型及其具体内容。在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背景下,汕头华侨试验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采取的策略是: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创新、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需求市场、加快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和融合、促进试验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发展和加大投入搭建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等。

    2019年03期 v.40;No.157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语言学研究

  • 高职院校IT英语学习者的需求分析研究

    宋春艳;

    IT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个分支,本文基于需求理论,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从高职院校学生的角度,调查分析学生IT英语学习的需求状况,并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善IT英语教学四点建议:深化学生学习IT英语的动力,重视以"专业阅读与听说能力"为核心的IT英语应用能力培养,选择更切合学生实际需求、难度适中的教材,加强高职IT英语教学实践性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充实目前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同时也为IT英语教学提供实践指导作用。

    2019年03期 v.40;No.157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 河南新密方言“中”的主观性研究

    马世博;汗克孜·卡力;

    从认知的角度和语言的主观性出发,调查和分析了河南新密方言语料,探索出"中"所表达的言语者的观点和情感,即积极应对情态和消极应对情态。

    2019年03期 v.40;No.157 56-5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

  •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

    李彤;李栢和;杨维忠;

    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社会对既精通英语又熟悉企业商务运作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如何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学质量监控的三级管理体系与"素质+专业+创新创业"的立体交叉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是推进应用型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议采取立体交叉的实施过程,实现宏观、微观与中观三个层面管控的相互依托,以取得良好的评价效果。

    2019年03期 v.40;No.157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及实施路径

    冯小燕;丁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特点表现为目标的综合性、对象的主体性、过程的协同性、环境的建构性、方法的灵活性和评价的多维性。通过对其内涵和特征的深入分析归纳,提出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及其实施路径,无疑对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9年03期 v.40;No.157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 弗莱雷的对话思想对我国阅读教学的启示

    张树苗;陈林;曾毅;

    保罗·弗莱雷的对话思想与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共通之处,从阅读教学生活化、师生关系民主化、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三个方面论述其对话思想对我国阅读教学的启示,以达到促进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改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2019年03期 v.40;No.157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 地方普通院校大学生学业挫折感现状解析

    刘远君;吴佩霞;张旭东;

    为了解大学生学业挫折感的现状,探讨大学生学业挫折感的特点,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青年学生学业挫折感问卷"对1 832名地方普通院校大学生实施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学业挫折感总体水平偏高,其中,学习环境挫折感水平最低,学习自信心挫折感水平最高;(2)大学生学业挫折感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师范生、家庭来源、年级、专业和学习成绩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2019年03期 v.40;No.157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 高职生消极生活事件现状与特点研究

    杨威;吴佩霞;陈泉凤;

    研究表明,高职生的消极生活事件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男女高职生在恋爱、专业、技能和学校适应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高职生在人际交往、健康与丧失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高职生的;乡村来源高职生在考试、家庭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城镇来源高职生的;大三高职生人际交往、学校适应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大一、大二高职生的;文科生在消极生活事件总分上低于术科生和其他专业学生的,工科生在消极生活事件总分上低于理科生、术科生和其他专业学生的。

    2019年03期 v.40;No.157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 美术专业学生积极生活事件与生命愿景的关系

    谢伟瑜;刘远君;李瑜;

    为了解美术专业学生积极生活事件现状,探讨生命愿景对积极生活事件的影响,采用"积极生活事件问卷"和"生命愿景问卷"对430名美术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美术专业学生积极生活事件整体状况较好;(2)美术专业学生的积极生活事件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美术专业学生的生命愿景与积极生活事件呈显著相关;(4)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中的积极生命意义、意义的追寻能够正向预测积极生活事件;消极生命意义能够负向预测积极生活事件。

    2019年03期 v.40;No.157 87-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编辑学·图书馆学研究

  • 学术期刊编辑把控好工作节奏的必要性及建议

    卢妙清;

    良好的编辑工作节奏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有助于高效完成本职工作,有助于更好地配合其他同事开展工作,有助于编辑个体身心康健保持工作状态。提出了学术期刊编辑在把控自己的工作节奏,把控与作者、审稿人间沟通的节奏,把控好与同事合作的节奏时应注意的具体事项及建议。以期为学术期刊编辑收获愉悦而满意的工作成效提供帮助。

    2019年03期 v.40;No.157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 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数据素养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

    詹丽华;潘瑞冰;

    为了解大学生数据素养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对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有效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数据素养受到内在动机、数据认知能力、数据获取能力、数据质量、用户体验、数据环境等因素影响。结合影响因素,提出从确立培养目标、打造学习空间、提供数据应用、实施考核测评等途径培养大学生数据素养。

    2019年03期 v.40;No.157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砚园画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