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稿

  • 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党内教育

    曹顺霞;

    党内教育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党内问题、不断自我完善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教育形式。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内教育是推进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它确保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2018年03期 v.39;No.15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砚园学人

  • 黎保荣教授简介

    <正>黎保荣,1974年出生,男,广东肇庆人,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后。肇庆学院文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校级创新科研团队负责人。中国新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会员。曾任广州大学兼职硕士导师、聊城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专长为中国现代文学概念史、现代文学与传统关联研究、鲁迅研究。担

    2018年03期 v.39;No.15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新世纪岭南文学研究

  • 郑小琼诗歌:打工者的生命烙印

    颜同林;

    20世纪90年代以来,打工诗歌依附于庞大的打工者群体得以生发和广泛传播,一批打工者诗人崛起于诗坛,其中来自四川南下广东的打工妹郑小琼成为一名优秀代表。在以《黄麻岭》《女工记》为代表的诗集中,郑小琼以南下进厂打工的底层经历和独特体验,大量书写打工群体特别是女性打工者的现实苦难与人生梦想,在诗作中留下了打工者的生命烙印。在城与乡、理想与现实的二元对立中,郑小琼的打工诗歌直面现实,没有精神的粉饰与伪装,成为打工诗歌中的真实风景。同时,如何转型,如何突破打工诗歌"故事加生活流"式的底层书写,也成为郑小琼今后诗歌创作的一个显著问题。

    2018年03期 v.39;No.151 6-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 关于城市的现代性反思——以杨克诗歌为中心的考察

    张丽凤;

    杨克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重要诗人,其价值在于从经验主义的角度对城市中的人与物进行了生命本相的发现和描写,为中国现代诗歌贡献出不同于以往的生命体验和诗歌意象。尤其重要的是,杨克不再将城市及商品作为人类发展的对立物,而是将其作为新的生存空间,发现并构建现实存在的诗意。

    2018年03期 v.39;No.151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文史哲研究

  • 三国时期岭南开发述论

    赵炳林;

    三国时期,岭南是曹魏和孙吴两国争夺的对象。因地利之便,孙吴统治岭南的时期相对较长。岭南是东吴财赋的主要供应地,也是其海外贸易的重要基地。北人南迁、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孙吴政权实行的比较适宜的政策等,都是岭南经济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岭南的农业、手工业、内外贸易等,在这个时期都有了比较显著的发展。

    2018年03期 v.39;No.151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 论晚明学人视域下《庄子》派别属性的多维性

    周黄琴;

    在派别归属上,《庄子》思想曾被划为老子的道家派,并一度成为无可争议的公认事实。但是,晚明学人在司马迁之论、去伪存真之追求、宋朝学人"以儒解庄"之思路、救世意向、心学对个性的张扬、三教合一思潮、自我价值观念等众多因素的交织影响下,不仅使《庄子》的派别属性成为一大争议的问题,而且还得出了不可思议的多维判定,使《庄子》思想呈现出了更为纷繁的色彩。

    2018年03期 v.39;No.151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 明代吏部志乘考述

    吴恩荣;

    明代两京官署纂修志乘风气盛行,其中吏部所修志乘达20种,在各官署中居于前列。在这20种吏部志乘中,既有综合性志书,又有专载职掌、条例、历官、仪注之作,较全面地反映了明代吏部的各个方面,现存仍有5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明代吏部志乘多已失传,只能通过稽考明清时期的目录学著作来窥视其概貌,为相关研究奠定文献基础。

    2018年03期 v.39;No.151 27-2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 帕慕克笔下城市的文化想象——以《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为中心

    王旭然;

    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中,帕慕克化身为城市漫游者,既充当历史的在场者,也成为时代的旁观者。他借助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展露了杂乱的社会图景。其中,作为城市书写的故事发生器,后街象征着记忆的隐匿场所。帕慕克拆解了城市的宏大叙事,从形而下的具象描写走向形而上的抽象思考,城市记忆的描写可以说是帕慕克的一次文学行动,是对伊斯坦布尔的现代性探求。

    2018年03期 v.39;No.151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法学·经济学研究

  • 差序格局视域下的乡村纠纷解决——基于2013CGSS的社会学分析

    林珣;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乡村的转型,原本稳定的宗族血缘社会逐步瓦解,传统的差序格局也随着发生了极大变化,国家政权的建设和利益关系的渗透改变了人们的关系网络和乡村的权威结构,纠纷解决的策略选择呈现出多层次和多元化。2013CGSS的调查结果表明,人们进行纠纷解决策略选择时,受到了差序格局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关系距离的远近、乡村权威的认同、自身的社会资源动员能力都可能是乡村解纷方式选择的考量因素。

    2018年03期 v.39;No.151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 论我国著作人身权立法的不足及完善

    刘胜红;

    我国著作权法关于著作人身权的立法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如著作人身权的术语表述不恰当、著作人身权主体的规定混乱、权项设置不合理、定义不周延、能否转让不明确、对著作人身权的行使缺乏限制等。应借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契机,对这些不足进行修改完善。将"著作人身权"改为"著作人格权",明确著作人格权的权利主体是作者,著作人格权的权项调整为"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并合理界定其定义,明确著作人格权的可转让性,适当限制著作人格权的行使。

    2018年03期 v.39;No.151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 区域城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与策略——以肇庆市为例

    何桂芳;

    区域城市的发展各有各的实际情况,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有自已的特殊性。以区域城市肇庆为例,对其经济发展状况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进行了分析,对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2018年03期 v.39;No.151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音乐研究

  • 小提琴持琴位置研究

    李文佳;

    在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发展中,准确把握小提琴的持琴位置至关重要,是正确持琴的前提,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深入学习以及演奏者的水平提高。小提琴持琴位置研究包括了对小提琴的持琴区域和水平位置的研究,通过分析影响持琴位置的外在因素,总结出调节持琴位置的具体方法。

    2018年03期 v.39;No.151 53-5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 广东汉乐的变奏手法探析

    晋瑾;许嵩;

    变奏是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发展的基本手法。作为传统民间乐种的广东汉乐,在旋律发展与曲体结构方面呈现出独有的特点。认知广东汉乐中的变奏手法及变奏的思维模式,是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所在。

    2018年03期 v.39;No.151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0K]

语言与文化研究

  • 广东方言视域下的普通话教学

    黄年丰;

    广东地区方言丰富,最主要有粤语、潮汕话和客家话3种。自小持方言的学生不可避免会将方言的一些因素带入普通话中,从而影响普通话测试的成绩及其规范运用。为了提高普通话训练课的教学效果,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考察了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3个方面的差异,找出影响普通话运用的因素,减轻方言对于普通话运用的负迁移,在普通话教学中进行重点训练与改革。

    2018年03期 v.39;No.151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 自我构元视域下的中美隐私观差异

    程红波;

    隐私问题是中美交际中不可回避的话题。对隐私的正确解读和运用能够促进中美人员交流。从自我构元的角度在时间、空间和话题3方面结合案例和访谈比较了中美隐私观的差异。认为中美都认可隐私的存在,但是中国人隐私观念相对薄弱。

    2018年03期 v.39;No.151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心理学·教育教学研究

  • AQ的概念及其结构分析

    李炳全;

    AQ是把困境转化成机会的能力,其核心概念是转化。但史托兹提出的构成AQ的四因素并不能充分体现这种转化,因而据此制定的AQ量表的结构效度会受到影响。众多研究和日常生活实践表明,转化应从心态、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方面入手。心态是能否实现"把困境转化成机会"的关键和首要因素;认知是对困境进行积极认知,这是把困境转化成机会的首要和必要条件;情感是把困境所激发出的情绪转变成为成功而拼搏进取的动力,这是转化的动力因素;意志是对困境进行积极的调控,是转化的控制因素;行为是对困境所采取的行动或所表现出的行为,是转化的结果。因此,AQ量表的编制,应该从以上四个方面去设计问题。

    2018年03期 v.39;No.151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国家规制研究

    杨小秋;

    当代社会,国家常以政策法律、经济手段、教育监管与评价等国家力量全程规制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活动,地方高校呈现了国家规制的属性与身份。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国家规制的必然性体现在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国家意志、国家秩序、国家需要和国家话语等方面。通过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国家规制机构的确立、政府为地方高校转型创造良好的条件、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国家规制路径的多元路径选择,不断完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国家规制,使地方高校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2018年03期 v.39;No.151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 高校教学管理违法性失误的成因分析

    曾斯平;

    近年来,高校教学管理中违法性案例频现,主要表现在程序失误、管理规章与上位法相抵触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高校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二是程序管理有瑕疵;三是学校管理"内部执法系统"存在某些混乱;四是惩戒学生的规章具有单方强制性;五是社会对高校的监管缺位。为了防止和减少教学管理的违法失误,应当根据法律的要求进行规制。

    2018年03期 v.39;No.151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 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肇庆学院为例

    梁文光;

    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的时代背景下,肇庆学院成为广东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成为音乐类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应明确音乐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构建契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推进"素质为魂,能力为本,崇尚创新"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学校的转型发展落到实处。

    2018年03期 v.39;No.151 85-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 现代书院制下学生管理工作实践探索

    胡隼;余育文;

    社会的发展导致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变化,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甚至阻碍地方高校的发展。在对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生活社区书院制的优势及在应用型地方院校实践与成效进行梳理,提出应用型地方高校应实施现代书院制学生管理新模式。

    2018年03期 v.39;No.151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 中波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以帕德莱夫斯基音乐学院与天津音乐学院为例

    杨洋;

    从办学模式、音乐教育目标、管理体制、专业课程设置等四个方面将我国与波兰两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目的是在充分展示中波两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特色的基础上,认识到我国与欧洲国家专业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差距,有助于我国专业音乐院校借鉴吸收他人的优秀经验,取长补短,促进我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2018年03期 v.39;No.151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砚园画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