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

  • 售后警示义务:公平与效益的平衡

    李运华;

    售后警示义务作为警示义务的延伸以及对发展风险抗辩的限制,拓展了生产者、销售者的警示义务和侵权责任的范围,更好地保护了消费者和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其确立体现了公平优先的立法价值取向。但公平与效益相辅相成,产品责任制度应更多地注重公平与效益的权衡。如何在推动生产创新与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之间取得动态平衡,现代美国产品责任法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售后警示制度的司法实践及立法完善极具启发和借鉴意义。

    2013年03期 v.34;No.12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对网络零售交易中意思表示的界定——以淘宝网为例

    姚迪迪;

    目前,理论界对于网上交易过程中的意思表示区分尚无定论。正确界定网上零售交易合同的要约、要约邀请、承诺等概念,可以解决网上零售交易合同的要约与承诺是否可以撤回、撤销,消费者单方解除权与承诺撤销权的区分等问题,因此,讨论并解决相关问题很有必要,可为构建网上交易基础理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013年03期 v.34;No.121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 环保基金资助视角下的环境公益诉讼之思考

    杜志欣;

    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研究的文章比较繁多且趋于成熟,然而从环保基金这个角度来研究环境公益诉讼的文章比较少。2012年8月31日,第11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决定中采纳了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议。但是,即使立法带来了环境公益诉讼的破冰之旅,解决了立法不明确和理论基础的争议,也只有从环保基金的角度解决了阻碍诉讼的经济制约因素,才能迎来环境公益诉讼的春天。

    2013年03期 v.34;No.121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 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思考

    李文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开始加速社会的转型,伴随而至的是社会成分越来越复杂多样,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由此产生的群体性事件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与稳定,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分析采取措施把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尽快纳入法制化轨道,进而实现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013年03期 v.34;No.121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宗教·历史研究

  • 从历代龙母信仰之禁看民间宗教的延续性

    钟玉发;

    龙母是岭南地区广为民众信奉的重要神祗,历史上曾获得诸多封建帝王的赐额和敕封,因而具有正统色彩。但是,历代也不乏有主张对之加以封禁者。其中,宋明时期,部分官绅因其理学思维方式或推行朝廷礼制改革和基层社会教化的需要从儒家伦理道德的角度表示应该禁止之,而民国和"文革"时期则因所谓禁止迷信和推行移风易俗的目的而对之加以取缔。但是,这些言论和行为对龙母信仰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有限,原因在于这一民间宗教的实用功能、人群整合功能和精神偶像功能不仅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甚至在当今仍没有完全丧失其存在的土壤。

    2013年03期 v.34;No.121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 中世日本北陆的宗教与社会——以寺院和神社为例

    黄霄龙;

    在中央集权难以实现的日本中世社会,寺院、神社也呈现出相似的发展动向,加强与地方社会的联系。北陆地区自古宗教氛围厚重,寺社是民众信仰上的依靠,而民众的信仰心对寺社来说则是扎根社会并且寻求自身发展不可或缺之因素。另外,寺社依靠当地当权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2013年03期 v.34;No.121 25-2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 明代《观察山阴王公生祠记》碑文初考

    刘晓生;

    《观察山阴王公生祠记》碑文记载了明代肇庆知府王泮的生平及其在肇庆任职的政绩与民望。从该碑文提供的相关内容,可初步考证王泮在肇任职时间为七八年,进一步考证出与该碑刻相关的历史人物李学一、钟大咸和刘徵的简要生平。

    2013年03期 v.34;No.121 30-3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语言学研究

  • 事态叙述中中日叙述者“视点”设置差异之考察

    孙苗;

    如何在学习日语的初级阶段培养学生日本式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是广大日语教师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往往与中日两国在描述事态时,"视点的设置"有着很大关系。通过对漫画场景描述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与日语母语者相比,日语初学者在使用日语描述事态时视座移动的次数和人物数明显较多。明确了这一差异,有助于教师在初级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视座的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日本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2013年03期 v.34;No.121 33-3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 从接头词「お」和「ご」看现代日语敬语的性质和特点

    马莹妮;

    现代日语敬语的表达形式繁多,用法也非常复杂,往往因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人际关系的不同而变化,颇难正确把握和运用,其中敬语接头词「お」和「ご」最具有代表性。现代日语敬语具有体现日本人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交际艺术的语言精华、必备的基本教养和不可缺少的社交润滑油的性质,其特点是相对性、社交性和受惠性。

    2013年03期 v.34;No.121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什么”和“what”在多项疑问词同现时的用法探析

    曹丽红;

    "什么"和"what"在汉语和英语中是最基本的疑问词,它们的用法十分灵活,但是,在多项疑问词同现句中"什么"和"what"的用法比其单独使用的情况要更复杂。从同形连用、同形隔用、异形连用和异形隔用四个个方面来分析"什么"和"what"在多项疑问词同现时的使用情况,从而有利于对多项疑问词同现句中"什么"和"what"的语义和语用信息的理解和把握。

    2013年03期 v.34;No.121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 说“娘”

    于飞;

    "娘"在甲骨文中即已出现,用于人名。它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是不同的字。南北朝时期,"娘"字有了"母亲"及"少女之号"等意义。自唐以降,二字逐渐混用以至合并。在这一过程中","表示"母称"则成为主流。但随着汉字的简化",娘"表意逐渐丰富,将表示"母亲"的"孃"并入其中,最终获得了"正体"的地位。

    2013年03期 v.34;No.121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艺术与文化艺术交流

  • “天圆地方”观与传统造物设计

    许边疆;

    考古成就表明",天圆地方"观萌生于新石器时代,并且古人是借助方、圆图式来表达这种观念的,尤其是在造物领域,此观念又衍生出"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的两种结构形式,例如"玉琮""、汉规矩铜镜"就是这两种形式的典型代表。此外,"天圆地方"观也是早期"二元世界观"形成的内因,广东"客家围龙屋"便是这种观念的产物。因此,"天圆地方"观是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的一种认知模式与价值模式,自古以来对造物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2013年03期 v.34;No.121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 传统图形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程振诚;

    产品包装设计是对产品的容器结构、外观造型进行装饰创造、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的活动。传统图形语言与产品包装有相互融合之处,两者的结合既能发扬传统文化,也能探索出产品包装设计新的审美方式。设计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如能运用传统图形和形式美的法则,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既可使产品设计具有竞争力,又可使其具有民族特色。

    2013年03期 v.34;No.121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 关于中国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肖雨卿;

    属于中国的民族音乐形态学理论至今仍在探索中。我国地大物博,多民族共聚一堂,各区域的地态、心态、史态、语态各不相同,形成了民族音乐千差万别的音乐之源,导致了我国多姿多彩的音乐形态。我国民族音乐种类多,但其分布零散、不易收集整理的特点,使中国音乐形态学面临缺乏较深入的理论研究的严峻问题。中国音乐形态学研究应深化各分支学科、各体裁、乐种、乐目及根植传统的新作品研究,加强少数民族音乐形态的研究,从整体形态学的层面进行比较与整合。

    2013年03期 v.34;No.121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 肇庆文化艺术区现状调查与建议

    武东;

    肇庆文化艺术区的发展在现阶段的优势毋庸置疑,但人气指数、宣传力度、集群效应及管理机制的不足成为制约艺术区做强做大的瓶颈。鉴于此,不仅要加强政府扶持体系的建设,而且要注重文化艺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统筹规划,完善布局。

    2013年03期 v.34;No.121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教育学研究

  • 广东基础教育特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胡海建;

    基础教育特色均衡发展是指区域与学校因地制宜、创建特色,追求高质量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是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卓越教育的过程。广东基础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发展极不均衡;基础教育特色均衡发展的对策是外延均衡和内涵发展有机结合,外延发展是城乡基础教育特色均衡发展的基础,内涵发展是城乡基础教育特色均衡发展的关键。基础教育特色均衡发展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创立区域教育特色促均衡的品牌,有利于向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奋力迈进。

    2013年03期 v.34;No.121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 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职业人文诉求——关于社会职业人文缺失的思考

    黎永莲;

    兼融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与"人文性",培养具有良好职业技能和职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是世界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应成为中国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和克服社会职业人文缺失的重要途径。

    2013年03期 v.34;No.121 72-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 高校师生微博使用现状分析及互动策略——以肇庆学院师生为调查对象

    杨琼;潘晓璇;

    微博在高校学生中被广泛使用,逐渐形成了一个区域间的学生社交网络平台。比较之下,高校教职工使用微博的现象并不普遍,教职工利用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与学生交流的情况比较少。根据对肇庆学院师生微博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4项互动策略:建立系统有效的学校微博体系;引导教职工搭建互动平台参与热点讨论;提倡教师课余与学生微博互动;举办微博文化节,营造环境氛围。

    2013年03期 v.34;No.121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 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人本·互动”的管理模式

    谢石生;谭裕开;

    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本·互动"管理模式的提出有其丰富的理论依据,其内涵包括以人本为核心与目的、以互动为关键与动力的概念。它具有独特性与强烈的人本色彩、规范性与突出的主体性、可操作性与鲜明的互动特色等特点,及具有有效组织、规范管理,优化供给、强化目标的效能。实施"人本·互动"管理模式时,可从设立机构,专门管理;择优选拔,精细培训;赋予资格,明确职责;交流沟通,资源共享等方面着手,以切实取得教学与育人两方面的成效。

    2013年03期 v.34;No.121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 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涵化作用

    刘黎明;陈玉华;邱秋芬;胡景星;

    在校园文化培育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辅导员的作用日趋凸显。随着新时期辅导员与大学生文化交流、文化传递的日益密切,文化涵化已成为研究辅导员人格魅力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的重要视角。可通过以道德影响品德,以行为倡导行为,以理念塑造理念等方式,充分发挥辅导员人格魅力的积极作用,并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以更好地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2013年03期 v.34;No.121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3K]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

  • 高校图书馆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研究

    叶莉;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阵地,在传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充分整合和开发高校图书馆资源,发挥其各种功能,并积极探索其在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的新途径。

    2013年03期 v.34;No.121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 非核心期刊利用信息化技术突围之法

    谢文亮;张宜军;

    结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的评价指标,研究非核心类期刊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主页、论坛、微博、QQ群等多渠道提高刊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电子期刊的制作加快发行速度和建立作者及读者群数据库等,以突破核心类期刊的包围,走出办刊困境。

    2013年03期 v.34;No.121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教学研究

  • 高师声乐小组课教法新探

    王金宝;

    高师声乐课教学一直采用专业音乐院校传统的"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学模式。随着全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过去音乐系招生每届招20~30人,现在每届招300~400人,增长了10多倍,如果还采取"一对一"的小作坊式的培养模式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高师音乐教育的要求,因此,声乐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013年03期 v.34;No.121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 大学教学的个性化教学刍议

    邢建勇;

    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是教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一种特殊教学能力,是教师个人学识、智性、修养、人格、气质、教艺等综合素质在教学活动中的自然展现和生动反映,是影响学生学识和人文个性形成、激发学生创造力、拓展思维空间、发展健康个性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更是淋漓尽致释放教师学识学术、人格能量和展现教学魅力的最佳教学方式。从教育实践史上考察,个性化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个性化教学在当下的教育语境中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又面临尴尬的处境和挑战。

    2013年03期 v.34;No.121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 肇庆学院美术学院简介

    <正>肇庆学院美术学院,其前身为肇庆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西江大学美术系、肇庆学院美术系,创办于1979年,是广东省最先开办美术教育专业的院系。目前设有美术学系、艺术设计系和美术理论教学部3个系(部):5个本科专业:美术学(绘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

    2013年03期 v.34;No.121 10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