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电子学·计算机

  •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肇庆学院为例

    范羽;吴海涛;陈荣荣;陈金塔;杨秀芷;

    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协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已成为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本文从我校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现状分析出发,探索综合新工科建设、课程思政协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教学新范式,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构建“思政同心圆”.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活跃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基础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符合“三全育人”的总体目标.

    2022年02期 v.43;No.174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 基于机器学习的丙型肝炎肝纤维化预测算法对比研究

    李芳;刘怀进;田庆;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丙型肝炎,本文采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对患者数据进行建模预测.在机器学习算法中通过数据预处理数据和网格遍历调参后的SVM和GBM分类准确率能达到87%和86%.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类效果,在深度学习算法中使用MLP模型和LSTM模型的分类精确度达到了89.1%和90.48%.在深入研究LSTM算法过程中,根据链式法则和全微分方程对LSTM的反向传播算法进行了优化,减少了梯度下降更新模型参数的计算复杂度.

    2022年02期 v.43;No.174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 基于WSN动态协调节点优化的猪舍环境监控系统研究

    韩国鑫;谢秋菊;许译丹;王莉薇;

    猪舍内温度、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等多种环境因子是影响生猪养殖健康和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集约化生猪养殖形势下复杂猪舍环境监测效率低,信息采集缺乏稳定性和准确性的问题,基于WSN动态协调节点优化的猪舍环境监控系统,提出一种采用动态的协调节点进行实时优化的低能耗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LDCN.通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路由节点能量的消耗速率,延长了无线传感网络中节点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保障了猪舍环境监控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2022年02期 v.43;No.174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6K]
  • 基于5G的智慧校园网络性能的研究

    吴荣生;

    智慧校园中节点数量多、连接复杂、链路性能差异大的特点,在满足应用性能的基础上,如何部署网络边缘计算节点,本文提出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不同的业务应用,通过对网络架构的模型化,以应用性能要求为要素,兼顾网络架构的性能状况和经济成本的因素,计算出应用边缘计算节点部署的优选方案.

    2022年02期 v.43;No.174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环境科学

  • 纳米ZnO光催化降解水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陈丹;谢春生;肖纯;操江飞;赵闫华;

    ZnO材料是一种良好的光催化材料,但由于其较宽的禁带宽度和较高的载流子复合率,限制了其光催化效率,可通过一些化学改性方法降低禁带宽度,促进光生电荷分离,从而改善光催化性能.研究了国内外离子掺杂、表面修饰、构建异质结以及磁性可分离技术在纳米ZnO光催化降解污染物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2022年02期 v.43;No.174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 微(纳)米塑料介导下多环芳烃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刘沙沙;杨越;吴静华;

    微(纳)米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新兴污染物,由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强疏水性,可与多环芳烃(PAHs)发生相互作用,改变PAHs的生物有效性.本研究主要总结了微(纳)米塑料对PAHs的吸附-解吸行为及作用机制,阐述了微(纳)米塑料介导下PAHs的生态毒性效应,两者可能产生的毒性包括协同、拮抗或无明显影响作用,这与PAHs的性质、微(纳)米塑料的种类和粒径大小等有关.概括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微(纳)米塑料对PAHs毒性作用影响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2年02期 v.43;No.174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 环境与食品样品中硒的化学连续提取法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菁;丁颀;覃松生;谢春生;

    “硒”元素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于如何有效提取环境和食品中硒的各种形态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研究了环境与食品样品中硒的传统分离测试技术,元素的化学顺序提取技术和硒的化学连续提取技术,分析了研究进展.

    2022年02期 v.43;No.174 66-7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生命科学

  • 基于TAIL-PCR分析外源基因在小鼠精原细胞中的整合位点

    冯美莹;曾梓凡;邝乃诵;温淑桦;刘文华;王瑛华;

    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的整合位点会影响宿主细胞的生殖发育,在基因功能研究中常常会先确定其整合的染色体位置.为研究外源基因在小鼠精原细胞中的整合位点,以转入Cas9基因的小鼠精原细胞为研究材料,通过TAIL-PCR克隆Cas9整合到基因组的旁侧序列,结合T载体连接和碱基测序技术在有限的基因组中检测Cas9整合到小鼠基因组的具体位置.结果表明,转入外源基因的小鼠精原细胞折光性好,生长良好,PCR扩增发现Cas9基因成功转入到小鼠精原细胞的基因组上;结合上游特异性引物和简并引物可扩增出2条特异性条带,测序发现均为载体序列;结合下游特异性引物和简并引物可扩增出4条特异性条带,其中有2条扩增片段属于载体序列,2条扩增片段为小鼠基因组12号染色体中的序列.这表明外源基因整合到小鼠精原细胞12号染色体上.

    2022年02期 v.43;No.174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 番禺余荫山房空间特质与场所精神研究

    邱茉莉;

    场所由空间和特性组成,配合基本的精神上的功能,形成方向性和认同感,构成场所精神.研究基于外界空间的借景、建筑空间的过渡和内院空间的处理分析余荫山房的空间与方向性;分析其在概括自然、映射自然和再现自然方面所展现的特性与认同感,得到余荫山房是园主人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生活感悟融于栖居空间的营造中.研究古典园林的场所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可为古园修复和仿古新园的营造提供依据和借鉴.

    2022年02期 v.43;No.174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食品·药品科学

  • 柊叶中醇溶性物质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刘钊;柯玲;

    柊叶在广东肇庆地区用于包裹蒸粽,用其制作的裹蒸粽能起到一定的延长保质期的作用.以柊叶为主要原料,用乙醇浸提柊叶中的醇溶性物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99.5%、反应时间4 h、料液比1:5 g/mL时提取率为8.00%.同时研究了该醇溶性物质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黑曲霉等的抑菌活性,该物质对这4种菌都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且醇溶物溶液浓度在小于等于100mg/mL范围内,溶液浓度越大,抑菌效果越显著,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6.25 mg/mL、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12.5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25 mg/mL、黑曲霉的MIC为6.25 mg/mL.

    2022年02期 v.43;No.174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 猕猴桃中桔青霉素的残留量测定

    饶燕娜;关文碧;

    实验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作为分散固相净化剂,基于改进的QuEChERS方法对猕猴桃中桔青霉素(citrinin,CIT)进行提取,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CIT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涡旋和超声提取,150 mgC18、50 mgPSA和5 mgMWCNTs净化后进HPLC-MS/MS分析,以乙腈和5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外标法定量.此法线性范围为0.001~0.2 mg/L,最低检测限为0.005 mg/L,定量限为0.01 mg/kg.该方法的建立对猕猴桃中CIT的检测及其最大残留限量的制定具有参考意义.

    2022年02期 v.43;No.174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

    王馨晨;褚晨亮;范思丹;全世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疼痛和生活不便.研究旨在评估CDDP对DPN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改善情况.在文献研究中,我们提取了可以突出CDDP对DPN治疗效果显着的指标变量,如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SCV和MCV,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疗效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OR4.46, 95%CI3.15~6.31, p<0.00001);治疗组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明显提高(MD=3.72, 95%CI [1.93, 5.52],p<0.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MD=4.10,95%CI(2.71,5.48), p<0.00001].研究结论为:CDDP对DPN治疗以改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SCV和MCV为主要机制,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并具有安全性.

    2022年02期 v.43;No.174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5K]
  • 治疗痛风中成药中掺杂西药成分吲哚美辛的含量测定

    郑静;马德运;

    研究联合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判定治疗痛风中成药中可能存在的化学药品成分.首先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以醋酸泼尼松、吲哚美辛、醋酸地塞米松、布洛芬和秋水仙碱为对照品,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氨水体积比50:16:1、氯仿:乙酸乙酯:冰醋酸体积比25:25:0.2、氯仿:乙酸乙酯:乙酸体积比30:10:1、饱和的乙酸乙酯和氯仿:甲醇体积比19:1为展开剂,初步确定抗痛风药丸中含有吲哚美辛.然后在色谱柱Eclipse XDB-C18(4.6×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冰醋酸(0.1 mol/L)体积比70:30,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320nm的色谱条件下,有效地检测出该痛风中成药中吲哚美辛的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所用方法线性良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和回收率.

    2022年02期 v.43;No.174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体育科学

  • 师范认证背景下田径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肇庆学院为例

    孙中俊;

    师范认证是推进教师教育的新举措,成果导向培养模式对课程建设提出新的期望.田径课程作为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要不断完善课程建设以符合师范认证的要求.本文在分析、把握师范认证内涵特征和理念导向的基础上,对田径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总目标契合度不高,课程结构与中小学体育课内容衔接不畅;课程实施原有教学模式与师范认证理念不匹配;课程评价尚未形成持续改进闭环.提出更新理念重新设计、优化内容契合需要、创新模式聚焦效果、以评促改完善体系的对策.

    2022年02期 v.43;No.174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 广东省高校定向运动发展状况研究

    殷瑞;肖晓;

    为了解广东省高校定向运动发展状况,进一步推动广东省高校定向运动的发展,本研究从广东省大学生定向运动锦标赛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以2018年、2019年、2020年广东省大学生定向运动锦标赛三届赛事为研究对象,对广东省高校定向运动发展进行调查,并分析问题的存在,由此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为推动广东省高校定向运动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2022年02期 v.43;No.174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 基于感觉统合训练的智障儿童体育游戏调整与设计

    邓芳;林丽芳;

    智障儿童感觉统合存在警醒程度低、姿态控制与动作协调困难、计划与组织知觉动作能力差的特点.感觉统合训练是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改善儿童运动、学习和行为方面的问题.体育游戏是常用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但在康复训练时体育游戏需要根据训练要求进行“妥当化“”合理化”的调整与设计.体育游戏的调整可从单一的儿童游戏调整为成人与智障儿童、成人与智障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多方面融合环境的人员构成的游戏;游戏内容也需要按照感觉统合训练方案对游戏的时间、频率、次数、难度等进行调整;体育游戏的组织开展应该在一个感觉刺激度适宜、环境设置层次分明、游戏空间界限清楚且安全的场地进行.

    2022年02期 v.43;No.174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 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刘拥海教授

    <正>刘拥海,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教授,博士,肇庆学院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植物抗性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重点实验室出站博士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作物与园艺科学系访问学者。曾获肇庆学院教学名师,农学学科带头人,肇庆市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肇庆市高层次人才,肇庆市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刘拥海本科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博士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参加工作20年来,一直从事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2022年02期 v.43;No.17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 肇庆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开启农业科技服务新阶段——驻镇帮镇扶村

    <正>按照《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的要求,2021年,肇庆学院在市科技局、乡村振兴局的直接指导下,作为牵头单位承担了肇庆市19个镇的驻镇扶村工作,作为配合单位向13个镇派出了农村科技特派员,共对接32个镇,派出农村科技特派员58人。

    2022年02期 v.43;No.174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