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研究

  • “慢城运动”:人类生活的升华与回归——现代社会发展“快”与“慢”的辩证法

    和飞;黎玉琴;

    自近代开始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对人类生活最重要的改变,同时也是最深刻的影响,即生活节奏的加快,这背离了发展应有的"以人为本"之价值取向,而使发展本身成为目标;肇始于20世纪末期的"慢城运动",为了重塑和回归"以人为目的"的发展价值观,对现代社会发展"快"与"慢"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新的实践探索。"慢城运动"的本质在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这一宗旨之下,其赋予"城"之内涵一种新的诠释。

    2015年01期 v.36;No.13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肇庆市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若干思考

    肖光明;

    肇庆市作为广东省传统旅游城市,多年来以发展观光旅游为主,现阶段旅游发展存在不少问题,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于确立休闲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本文在分析休闲旅游城市的内涵及肇庆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有利条件与积极意义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提出了肇庆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若干对策。

    2015年01期 v.36;No.131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珠三角地区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实证分析——以中山市小榄镇村镇银行为研究对象

    郭秋芳;

    村镇银行作为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新力军,将金融服务"三农"特色与自身发展目标有益融合,开拓了一条农村普惠金融的新路径,奠定了长足发展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多层次、较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中山市内最早成立的小榄镇村镇银行为例,通过数据分析村镇银行目前发展的明显特点,结合相关案例,深入分析村镇银行支农服务的难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2015年01期 v.36;No.131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西江历史文化研究

  • 利玛窦僊花寺遗址位置的“文化整体”研究

    何凯文;龚智;

    确定利玛窦僊花寺遗址的较准确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通过创造性地运用"文化整体"研究方法,可以还原历史上动态生成着的僊花寺建筑实践网络,找到明代儒家之"左尊右卑"的礼法和堪舆风水术这两个始终支配建造过程的不变规则。由儒家礼法和风水术分别推理得到相同结论:僊花寺原址在崇禧塔西边王泮生祠之西或西南附近。这为"现存的番鬼屋就是利玛窦僊花寺"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2015年01期 v.36;No.131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 利玛窦仙花寺建筑考

    唐坚;刘明强;

    利玛窦等来华传教士于1585年在肇庆建成中国内地第一座天主教堂,此即为肇庆仙花寺。以往观点认为"仙花寺遗址位于崇禧塔东面"。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古籍古地图考证,推定崇禧塔西侧某砖砌体建筑年代及其欧式古典建筑特征因子,从而确证仙花寺位于崇禧塔西面,现存于崇禧塔西边三十米处的二层欧式古建筑就是仙花寺。

    2015年01期 v.36;No.131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 肇庆狮头岩古代石刻说略

    狄晓雨;姚英;

    肇庆狮头岩现存宋、元、明、清石刻30余幅。石刻分碑刻、摩崖石刻、建设构件等。其中摩崖石刻最多,主要分布于狮头岩石峒古庙内两侧崖壁,内容多为记载历代修建石峒古庙之事迹,也有部分题联、题名、题字。狮头岩石刻蕴含了大量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2015年01期 v.36;No.131 30-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 广府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广东肇庆市为例

    徐学绥;张勇;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府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精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在一致、高度契合的。从广府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取向入手,以广东肇庆市为例,通过对广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内容的分析,找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基础;并以二者融合发展为培育路径,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建议与对策。

    2015年01期 v.36;No.131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研究

  • 基于WST语言学习平台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

    吴长青;

    以语言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指导,湖北工业大学建成了以读、写、译为导向的WST语言学习平台省级示范中心。依托该学习平台,该校进行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建构了语言课堂教学、语言实践实训、语言社会实习的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体系。

    2015年01期 v.36;No.131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中国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述评

    余德英;

    探索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水平,历来是国内外英语教育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从我国现有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文章看,它们大体可归为四类:一是国外英语阅读理论及教学模式的介绍;二是基于某种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三是探讨某种阅读教学模式如何应用于英语教学;四是教师教学实践中创设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对这四类研究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文章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特点、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以便更好地促进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

    2015年01期 v.36;No.13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基于云计算英语阅读平台的开发构想

    江建国;

    基于云计算英语阅读平台的资源丰富全面,类型多样。教师可利用其进行个性化授课,并通过平台布置作业、安排测试,通过对作业及测试成绩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通过平台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个性化学习,以提高学习自主性及积极性。平台提供的解析阅读技巧、书写文章评价、推荐精彩文章等功能可增加学生互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分享经验心得的同时,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平台的支持下,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将成为学生的常态学习。

    2015年01期 v.36;No.131 46-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 乔姆斯基基于语言理论的人性概念研究

    黄凌燕;

    乔姆斯基通过研究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机能的先天性和语言使用的创造性,看到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类所独有的心智结构和运作方式,语言和心智结构代表了人的基本属性,并由此认识到人对自由和创造有着先天的本能追求,自由和创造是人的本质的核心,语言领域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有效地揭示人类本质的特征。

    2015年01期 v.36;No.131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自主性现状调查与分析

    邓音;

    根据自主学习理论,本研究编制了包括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行为三个维度在内的英语词汇学习自主性调查问卷,旨在研究目前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自主性的现状,为构建将词汇策略训练融入课堂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整体的词汇学习自主性水平一般。三个维度中,高职学生的自主意识水平相对较高,但相应的自主能力和自主行为的欠缺制约了有效学习。针对调查结果,本文提出相应的建议。

    2015年01期 v.36;No.131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教育学研究

  • 寓教于乐——以夏承焘为中心的民国时期教师教学风格初探

    丁楹;

    以夏承焘为代表的民国时期教师的教学思想、讲课风格与时代风云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思想方面,我们从其寓教于乐的角度切入,探讨当时教师教学思想中快乐的因素,及其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讲课风格方面,我们注意到当时教师们平易乐观的禀赋特征,并将其与时代氛围和那一时期读书人的精神气质结合起来探讨,力求公允地评价这种教学思想、讲课风格在当下的价值与意义。

    2015年01期 v.36;No.131 60-6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试论基础文科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普通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

    卢永和;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并非泾渭分明。普通本科生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不够厚实,影响其后续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注重锤炼写作等专业"核心技术";而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好毛坯"为目标,既着眼于"补强型人才",又兼顾"补缺型人才",并与"语文教育"职业岗位对接。

    2015年01期 v.36;No.131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后大众化时代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方向探析

    钟玮;

    从后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特点出发,研究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和转型发展方向,提出地方高校应该继续建设应用型大学,建议从5个方面开展转型:注重协同创新的发展方式;课程改革的职业性方向;进行高层次、高质量、高起点的转型发展;基于大学科技园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基于学生生活社区开展职业教育。最后讨论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特色挑战。

    2015年01期 v.36;No.131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专业竞赛促进专业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广东东软学院为例

    戴卫民;罗先录;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典型特征是强调对人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广东东软学院从学校层面整体规划与布局,对专业竞赛加以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政策,精心选择专业竞赛方向与内容,有效配置校内外资源,因地制宜地组织安排和实施,并重视专业竞赛成果的转化。实践证明:专业竞赛的有效组织和参与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素质,有效地促进了专业教学,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学校的社会声誉,成效是多方位的。

    2015年01期 v.36;No.131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文化自觉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发展——以肇庆学院为例

    汪炜;

    以文化自觉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关系密切。文化自觉在确立与明确办学理念、优化与完善校园制度、培育与弘扬大学精神等方面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且对于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在坚守文化自觉的前提下,理性对待海外文化、重新发现岭南文化,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以文化自觉为基础,肇庆学院书院制探索出了一条融合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发展之路。

    2015年01期 v.36;No.131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地方音乐文化与音乐学研究

  • 封开南丰八音班初探

    范晓君;

    广东省封开县南丰镇的南丰八音队是该镇较活跃的一个八音班社。班社恢复20多年来,常年为当地村民提供红事、白事的八音吹奏服务。其音乐分为红事用乐和白事用乐,分别形成了一套程式。红事音乐喜庆、热烈,白事音乐悲伤、低沉。其乐曲的结构一般较短小,常用宫、商、徵、羽调式,五声、六声、七声调式均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南丰八音班也在发生变化。

    2015年01期 v.36;No.131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 粤西音乐文化发掘与传承的有益探索——肇庆学院“地方音乐文化研究团队”的粤西民间音乐研究

    王伽娜;

    肇庆学院音乐学院"地方音乐文化研究团队"专注粤西音乐文化研究近十年,历经三个阶段,研究成果丰硕。在三个方面有所创新,包括引入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乐种曲目分析的新见解、音乐传承保护的新举措。这对进一步发掘与传承粤西音乐文化都是有益的探索。

    2015年01期 v.36;No.131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试析德彪西《水中倒影》的比例结构

    谢滨妃;

    德彪西《水中倒影》在结构美学上的聚合力和不规整感,使作品被誉为"美的结合"。该作品以丰富独特的和声、调性手法,表现了水与光千变万化的效果。通过对作品的整体布局、材料关系及调性结构方面进行比例结构的分析,论证作品以精确的比例关系产生强大的结构凝聚和独特的艺术美感。

    2015年01期 v.36;No.131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